你的位置:行业风标 > 产业发展 >
“资本”和“知本”争议中探索“混合所有制” 时间:2016-03-02 10:52:33 阅读:
 
  “混合所有制”不是新词,但在当前公立医院改革的领域中,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下简称“混改”)遭遇了医改史上激烈的对攻,同时在争议中越来越火,备受社会各方的关注。
 
  11月19日,在“第二届海西口腔学术研讨会暨2015福建省口腔医疗学术年会”上,医疗产业“混合体制口腔医疗发展模式论坛”成为此次会议的一大亮点,100多名医疗产业界和投资界人士前来“观战”。
 
 “混改”在福建如何落地开花?我省公立医院的当家们、闽商大佬们在“混改”中布局着怎么样的“一盘棋”?东南快报记者近日探访了“知本”与“资本”双方在探索路上,各自的思考、实践与总结。
 
 
  “混改”看起来很美
 
  大多数人都还在观望中
 
  今年“两会”期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引起热议。不少医疗界人士、投资界人士纷纷提出了,把这一思路应用于公立医院改制,促进多元办医格局形成,但期间也不乏强烈反对的声浪。浙江出台了首个混合所有制文件,此外,广州、湖南、徐州、海南等多地,也都进行了“混合所有制”的探索。
 
  11月19日,福建省年度内最大的学术会议“第二届海西口腔学术研讨会暨2015福建省口腔医疗学术年会”上,圣贝医疗投资集团董事长陈新贤做了“混合所有制医疗产业发展新机遇的模式”的演讲。
 
  “这是非常非常好的利国利民的政策,如何落地如何执行,大家都在高度关注。”陈新贤强调,当前公立医院和非公医院的发展都各有瓶颈,比如公立医院存在体制束缚、资本缺乏、市场运作经验不足、服务创新能力不足、人心驿动等短板,而人才短缺、学科建设困难、科研无法开展、缺乏政策扶持等则是非公医院的短板。

  因此,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促进医改纵深发展,推进医改末端落地重要策略;有助于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顽疾;同时也是公立医院改革的破局“利剑”,优化卫生资源合理布局,扶持非公医疗发展壮大。

 
  不过,陈新贤也坦言,“混改”双方都有各自的担忧,国企担心“国有资产流失,资产无法保值增值”,民企担心“只有参股权,没有话语权,操作不好竹篮打水一场空。”由于这些观念的掣肘,目前更多的人是在观望中,真正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积极性并不高。
 
  “如果双方能携手,则能促进优势互补,长短结合,国民共进,有助于推动中国医改的发展,有助缓减医患矛盾,有助于调整医疗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 ——陈新贤
 

 
 “国民共进”的大势所趋
 
 在争议中探索“混改”发展
 
  东南快报记者获悉,我省“混改”已有先例。2013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福建省文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式签约筹建“康复护养医院”。去年10月,这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正式开业,至今已运营1年多。
 
  “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下沉、扩散,更好惠及百姓是医改的大命题。利用社会资本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弥补医疗资源不足,丰富医疗服务内涵,提升健康保健服务品质是当今医改的方向之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林建华此前接受东南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社会资本办医,不缺资金,但缺的是管理和优质的医疗技术团队。而公立医院不能再单纯依靠盲目扩张来发展。社会资本与公立医院的合作,则能实现优势互补。
 
  不少闽商也已经迈出探索“混改”的步伐。今年初,圣贝医疗投资集团还与中国科学院国科控股成立“国科健康控股医疗集团”,致力生物医疗的科研与临床实践。
 
  圣贝与国科之间的合作,实际就是“资本”(资金)与“知本”(技术)的联姻。
 
  “这个时代,百度联合中信开银行了,万达联合万科拿地,阿里更是各种寻找合作伙伴,巨头们都在寻求联盟,医疗行业也要有这样的胸怀,才能在中国健康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走出一条发展之路。”圣贝的掌门人陈新贤说。
 
  陈新贤表示,全国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医疗健康产业进入“高铁时代”的助推器,也成为公立医院减负、人才资源和科研资源实现最大成果转换的契机。医疗健康产业的“国民共进”成为经济发展史的必然。
 
  而作为闽商,陈新贤也希望在家乡福建——全国深化医改综合试点省,获得创办混合所有制口腔医疗机构的机会。
 
  在此次的“混合体制口腔医疗发展模式论坛”上,福建省口腔医学会会长陈江也发表了一些个人的看法。他表示,在省里加快推进社会办医政策的支持下,今后很可能会出现一定数量的混合所有制医院,带出一些技术又好服务又好的高质量医疗机构,这对老百姓和整个行业都有利。而随着口腔医疗服务价格放开,公立、民营口腔医疗机构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届时这类的混合所有制医疗机构数量可能还会增加。
 
 
  “混改”要真正落地
 
   期待更多的政策支持
 
  已经在“混改”中获得了良好磨合与发展的企业家陈新贤谈及经验,他强调,我国医疗产业已进入大健康时代,互联网+的思想,使得数字化医疗、精准医疗、移动医疗突飞猛进。单一的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继续传统的思维模式、传统指导思想下进行发展,是无法适应这一变局的。只有资源互补,资源有效配置,做到医、教、研、产一条线发展,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才能继续做大医疗健康产业,才能使医院的竞争力在新的格局下立于不败之地。
 
  “混改”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新的平台,让公立医院与非公医院形成互补,通过市场相互竞争,实现共赢,同时让医生真正从体制内解放出来。
 
  陈新贤呼吁在这个重要的机遇期中,非公医疗更应该积极介入这一改革浪潮,抢抓机遇做大做强。不过,他也强调,在介入的过程中,医政部门、合作股东要在平等的原则基础给予非公医疗以话语权,这是“混改”成败与否的关键。
 
  陈新贤表示,既然要改,则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就需要管理部门与合作股东观念上进行转变。首先政府、国企要学会放手,让“国”、“民”进行均衡管理,给予民企话语权;其次进行监管转型,由管企业转变为管资本;第三,营造良好的共赢政策环境,通过目标值设置,来确保公立医院国资保值增值;最后,还需要政府发挥管理智慧,建立健全有效的顶层设计,在制度上加强品牌监管,其他的就放手由民营医院来运营。
 
  “如果大家目标、价值观不同,反而会相互制约、相互不信任,导致民间资本陷入国企发展的泥潭。”陈新贤说。
 
 
   公共卫生专家
 
 “混改”如果做得好 医生可从单位人过渡为社会人
 
  公共卫生管理专家、福建医科大学的郑振佺教授认为,医改是为了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不同民众的健康需求。目前,公立医院在高级人力资源方面占了绝大优势,但在转化为实效性的医疗服务方面并不理想。另一方面,当下不少的非公医疗定位已经比较高,配套设施很好,最缺的是人才。由于现有体制的影响,整个医疗人力资源配置不对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再次提出“国”“民”混合所有制的合作,其实是一个过渡期的探索,将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源的对等,通过合作实现市场回归。这里的回归是指公立医院既有好技术,又有好设备,而同样的,民营医院在“高配”的同时也拥有高技术。
  郑教授认为,发展“混改”是医生真正实现多点执业的时代到来之前的一个过渡。目前已出台医师多点执业的相关政策,但实际上,却难以实现,显然就需要“改”。
 
  通过“混改”,在民间“资本”的快速催化下,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知本”的作用,让医生流动起来。医生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今后百姓只认医生或医生团队,不认医院。医生的高级待遇,不是靠政策,而是靠发挥的价值来实现,完全由市场来操作。
  针对“混改”如何实施,郑教授强调,管理者关键要清楚“管什么”、“如何管”?
 
  而在这一过程中,国家要保基本医疗,从专业角度,基本医疗是属于技术范畴。即国家层面要保证的就是医疗技术,新加坡就是这么做的。医师执业和医疗技术的合法性由政府来保障,医疗以外的服务则通过市场来调节价格。这就是说,公民享有的健康权是公平的,享受权是差异化的。打个通俗的比喻,不管你到哪里看病,都有同样水平的医生给你看,让你享受的医疗技术是相同的。什么样的服务,对应什么样的价格。
 
  过渡期结束后,公立医院和非公医院将来还是要分开,各司其职,但整体医疗价格可能会更加趋于合理化。而要解决“看病贵”问题,今后大面积的医疗福利价格,则要政府来提供、操作,通过政策来实现,而不能像当前这样靠降低医疗技术价格来实现,这才是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
 

 
   相关背景
 
   闽支持PPP等方式发展混合所有制医院
 
  今年8月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医改办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办医若干意见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和建设标准,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地方,在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的情况下,支持并优先选择社会信誉好、具有较强管理服务能力的社会力量,通过合资、合作、收购、兼并等多种形式参与部分公立医院(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的改制重组,采取政府和社会力量合作(PPP)等方式,发展混合所有制医院。
 
  东南快报记者获悉,目前省内有政策鼓励先行先试发展混合所有制医院,但相关的具体细则并未出台。